“赤腳學生”蔣根華:懷抱一顆愛國心 投身地下黨工作

2024年07月22日 16:58 來源:廈門日報

  

蔣根華1984年寫給廈門大學黨委組織部,反映1949年廈門解放前中共廈門大學工友黨支部及其戰(zhàn)斗情況的信件手稿。

  

蔣根華1984年寫給廈門大學黨委組織部,反映1949年廈門解放前中共廈門大學工友黨支部及其戰(zhàn)斗情況的信件手稿。

  文/本報記者 許舒昕 通訊員 連念

  圖/廈門大學檔案館 提供

  20世紀40年代末的廈門大學,長年有一位學生戴著一副深度近視眼鏡,微駝的背,蓬松的頭發(fā),掛著校徽,挾著一大堆書,光著腳走進圖書館。這是鄒永賢(中共廈門大學地下黨黨員,1948年入黨)對大學同學蔣根華的記憶。

  前段時間,廈門大學檔案館副館長連念在龍巖拿到了蔣邁平捐贈給廈門大學檔案館的幾件檔案資料:一件是離休干部、1949年中共廈門大學地下黨黨員、廈門大學學生蔣根華1984年寫給廈門大學黨委組織部、反映1949年廈門解放前中共廈門大學工友黨支部及其戰(zhàn)斗情況的信件手稿;另一件是蔣根華受黨組織委派到廈大附小工作的函;還有一件是蔣根華兒子蔣邁平提供的回憶其父親生平的手稿及資料。

  當年,廈門大學學生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廈門大學地下黨是如何開展革命斗爭的?血雨腥風的革命斗爭是何等殘酷?或許可以從蔣根華的故事窺見一二。

  閱讀進步書籍 在工友夜校授課傳播進步思想

  蔣根華出生在龍巖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1947年,蔣根華從龍巖來到廈門,進入廈大讀書,因為長年打赤腳,他被同學們調侃為“赤腳大學生”。青少年時,蔣根華就愛讀書,閱讀魯迅、高爾基、托爾斯泰、普希金等人的作品,在戰(zhàn)爭年代成長的他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滿腔的愛國熱情。在廈大求學時,學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使蔣根華有機會接觸到當時較難看到的一些科學社會主義類書籍。此時,蔣根華的一些同學已是中共地下黨員,在他們的影響下,蔣根華也參加廈門大學地下黨的工作。

  1948年下半年,中共閩西南廈大地下黨通過學生自洽會創(chuàng)辦工友夜校和漁民夜校,工友夜校的課程有政治、語文、算術等,學員近50人,蔣根華和黃金鏗、修省、黃鴻賓、林文治等十多人在其中擔任教員。廈大地下黨通過夜校,一方面對工人、農(nóng)民、漁民進行文化啟蒙教育,另一方面通過上課、討論會等形式,傳播進步思想,提高學員的階級覺悟。據(jù)鄒永賢回憶,蔣根華到工友夜校后,工作很認真,除了備課、講課,還要做許多組織工作,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白天還得回到廈大照常上課,堅持自己的學習。蔣根華一點架子也沒有,學員們很快就把他當作知心朋友。

  夜校的工作艱苦而危險,但蔣根華一直堅持。1949年5月,他由鄒永賢介紹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6月,受指定為工友夜校負責人;7月,聯(lián)系廈大工友黨支部的林文治同志介紹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8月初,林文治同志到游擊區(qū)工作,指定蔣根華聯(lián)系工友黨支部,直接領導工人斗爭。

  精熟地下工作 與國民黨特務機智周旋

  20世紀40年代,蔣根華的初中同學張垣常以“金斗節(jié)仔”的筆名在各地報紙發(fā)表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文章。1948年,張垣從莆田一路南下,前往泉州、廈門,不料途中被一個小特務盯梢,但其未發(fā)覺。在廈門期間,張垣到廈大與蔣根華、鄒永賢見面,他告訴蔣根華,自己將在5月前往香港,托蔣根華捎帶一個皮箱回龍巖。而這一切都被小特務看在眼里。

  張垣離廈赴港的第二天,小特務就找到蔣根華,盤問張垣的去向。

  “你是蔣根華嗎?”“是?!薄皬钠翁?、泉州來的‘金斗節(jié)仔’找過你?”“你問這人做什么?”“快告訴我,他往哪里去了?”“你要抓這個‘政治犯’,能這樣粗心大意嗎?我和你一起到警備司令部!”小特務一聽,愣住了,以為蔣根華是比他更高一級的“特務”,連忙改口道:“不必了,我是隨便問問的。”隨后一溜煙拔腿就走。

  這個插曲,是蔣根華多年后與張垣在龍巖重逢時講述的。張垣在悼念蔣根華的文章《一個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寫下了這件往事,他說:“我為他搞地下工作的熟練、機智而感到欽佩。”

  奉命撤退游擊區(qū) 在國民黨憲警逮捕前脫險

  1981年,蔣邁平任教的學校校長告訴他,自己在廈大讀書時,曾看到一張國民黨的報紙,上面刊登著“共產(chǎn)黨匪首蔣根華已逃竄”,這讓蔣邁平頗為震撼與不解。

  原來,1949年8月以后,解放軍迅速南下,廈門的國民黨殘敵垂死掙扎,瘋狂施行白色恐怖統(tǒng)治,中共(閩西南)地下黨決定撤退已經(jīng)暴露或被敵特注意的同志到游擊區(qū)工作。1949年8月25日晚,蔣根華的聯(lián)系人林庭煌同志通知他,8月26日上午9點在思明劇院門口,有人會帶他去游擊區(qū)。蔣根華如約而至,一位叫譚成祖的人在那里等候他。譚成祖對蔣根華說:“原來組織決定讓我們一起去水頭,現(xiàn)在因為帶路人無法進入廈門,你得自己想辦法,今天一定要離開廈門?!笔Y根華說自己無處可去,只能回龍巖。譚成祖說:“可以。廈門很快就要解放,解放后你立即回來找組織。萬一原來的聯(lián)系人找不到,可以憑‘廈藝’二字尋找組織,恢復組織關系?!?/p>

  隨后,蔣根華找到住在大同路的表姐邱愛芝,在表姐及其家人的資助和掩護下,秘密來到鷺江道海邊碼頭,買了船票,于當天下午離開廈門。待他上船后,遠遠地就看到岸上聚集了很多國民黨士兵。解放后,蔣根華的工友告訴他,在他離開學校后不久,國民黨軍隊就把廈門大學團團圍住,點名要找“赤腳學生”蔣根華。《廈大黨史資料第二輯》記載:“8月31日晚,國民黨反動頭子毛森派反動憲警到廈大,抓走了工友黨支部書記張逢明、支委陳炎千、陳紹裘和學生黨員修省等十多人,并在廈門解放前夕把他們殘酷殺害。”

  1949年9月1日龍巖解放,第二天蔣根華就上街尋找組織,后來被安排到閩粵贛邊縱龍巖獨五團工作。10月17日廈門解放,蔣根華便向組織申請回廈大,繼續(xù)在廈大讀書,同時承擔廈大黨組織分配的工作任務,例如,安排廈大職工、廈門漁民夜校的政治學習,以及協(xié)助廈大附小組建少先隊等,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